粉劑灌裝機的生產流程看似復雜,實則遵循 “備料 - 預處理 - 灌裝 - 封口 - 檢測" 的標準化邏輯,每個環節都直接影響產品質量與生產效率。不少企業因忽視流程細節,常出現物料結塊導致灌裝堵塞、計量不準引發產品不合格等問題,掌握規范流程能有效規避這些痛點。
第一步:物料準備與預處理,是保障灌裝順暢的基礎。需先將粉劑原料(如蛋白粉、代餐粉、藥用粉劑等)倒入儲料倉,若物料含結塊或雜質,需通過前置篩分裝置過濾(建議搭配 80-120 目濾網),同時開啟儲料倉內的攪拌組件(轉速控制在 30-50r/min),避免粉劑因靜置出現分層。若生產易吸潮粉劑(如某些藥用輔料),還需開啟除濕系統,將儲料倉內濕度控制在 40% 以下,防止物料吸潮結塊堵塞灌裝通道。
第二步:容器定位與灌裝,核心是精準與穩定??掌拷涊斔蛶л斔椭炼ㄎ还の?,光電傳感器檢測到瓶身信號后,輸送帶暫停,灌裝頭自動下降至瓶口合適高度(通常距離瓶口 5-10mm,減少粉塵飛揚)。隨后根據預設劑量(如 5g/10g/20g),通過螺桿式或負壓式灌裝系統將粉劑送入瓶內 —— 螺桿式適合流動性好的粉劑,計量誤差可控制在 ±0.2g;負壓式適合易揚塵的輕質粉劑,能減少粉塵外溢。灌裝過程中,設備會實時監測灌裝量,若出現偏差自動停機報警。
第三步:封口與外觀檢測,是產品合格的關鍵。灌裝完成后,瓶子進入封口工位,根據包裝類型選擇對應的封口方式:鋁箔封口需通過電磁感應加熱,確保密封嚴實(剝離強度≥5N/15mm);旋蓋封口則通過伺服電機控制旋蓋力度,避免過松漏粉或過緊損壞瓶身。封口后,視覺檢測系統會自動檢查瓶蓋是否歪斜、鋁箔是否破損,不合格產品將被自動剔除至廢料通道,避免流入后續環節。
第四步:成品收集與設備清潔,不可忽視。合格成品經輸送帶送至收集區,同時設備自動開啟 CIP 清洗系統,對儲料倉、灌裝頭、管道等接觸物料的部件進行清洗(若生產藥用粉劑,需后續進行 SIP 滅菌),防止不同批次物料交叉污染。
遵循這套標準化流程,既能保證粉劑灌裝的精度與效率,又能減少因操作不當導致的生產故障,尤其適合食品、醫藥、日化等對粉劑灌裝要求嚴格的行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