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粉劑生產灌裝環節,漏料問題不僅會造成物料浪費,還可能影響產品質量與生產環境,成為企業高效生產的 “絆腳石”。想要有效解決這一問題,需先精準定位漏料背后的核心原因,再針對性制定應對方案。
從設備結構角度看,密封部件老化或損壞是最常見誘因。灌裝機的進料口、出料嘴、活塞等關鍵部位均依賴密封圈、密封墊實現密閉,長期使用后,密封件會因磨損、高溫或化學腐蝕失去彈性,導致縫隙產生,粉劑便會從縫隙中泄漏。此外,灌裝嘴與容器對位偏差也會引發漏料,若設備定位機構松動、傳感器故障,或容器規格與設備適配性差,灌裝嘴無法精準對準容器開口,粉劑就會灑落在容器外部。
操作與調試不當同樣會導致漏料問題。例如,灌裝參數設置不合理時,若灌裝速度過快,粉劑在出料時會因氣流沖擊產生 “飛粉”,部分粉劑無法進入容器;若計量壓力過高,超出密封結構承受范圍,也會造成物料從密封處溢出。另外,設備清潔不會使殘留粉劑結塊堵塞進料通道,導致物料輸送不暢,局部壓力驟增,進而引發漏料。
針對上述原因,可通過三大措施解決:一是定期檢查密封部件,發現老化、破損及時更換,選擇與物料特性匹配的耐磨損、耐腐蝕密封材質;二是調試設備定位系統,校準傳感器精度,確保灌裝嘴與容器精準對位,同時根據容器規格調整設備適配參數;三是優化灌裝工藝,根據粉劑流動性、細度合理設置灌裝速度與壓力,生產間隙做好設備清潔,避免殘留物料堵塞通道。
通過精準排查原因、科學制定對策,可有效解決粉劑灌裝機漏料問題,減少物料浪費,保障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。